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歴代職官表卷二十三
  翰林院
   翰林院國朝官制
公元1725年
 翰林院掌院學士禮部侍郎滿洲漢人一人(初制正五品以兼禮部侍郎銜為正三品後與内閣學士俱升為從二品)侍讀學士滿洲漢人三人(初制從五品雍正三年為從四品侍講學士同)侍講學士滿洲漢人三人
   掌國史圖籍制誥文章之事凡
  南書房侍直
  尚書教讀自讀講學士以下咸得預選祭告
郊廟神祇則擬上祝文恭上
徽號
 冊立
 冊封則擬上
 冊文寳文内外文武碑文祭文撰詞
進而行之修輯諸書則以掌院學士總裁官講學
  士以下纂修官直省考官提督學政磨勘鄉會試卷凡翰林官皆預焉國初文館
公元1636年
 盛京天聰十年改建内三院順治元年翰林院漢人掌院學士一人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一人二年省併内三院十五年設如元年增置滿洲掌院學士一人漢人侍讀侍講學士二人十八年仍省入内三院康熙九年始定設翰林院增置滿洲侍讀侍講學士三人二十八年五月大學士徐元文管翰林院掌院學士事始重臣兼領乾隆元年以来皆以大學士尚書侍郎
特簡兼攝以重其任其學士員額不别加除授滿洲
  讀講學士侍讀侍講等缺用各部應升科出身郎中等官一人庶吉士出身翰林一人分班遞補漢人則皆由編修檢討序陞
公元1725年
侍讀滿洲漢人三人(初制正六品雍正三年為從五品侍講同)侍講滿洲漢人三人修撰編修檢討無定員(修撰六品編修正七品檢討七品)
  掌撰述編輯儤直
公元1644年
 經幄順治元年漢人侍讀侍講二人十五年增置一人康熙九年增置滿洲侍讀侍講三人修撰以授第一第一名進士編修以授第一甲第第三及第二甲進士檢討以授三甲進士皆以庶吉士散館者充之其試博學鴻詞科入式及奉
特㫖館職者亦間得除授不為定額
庶常教習大臣滿洲漢人一人小教習翰林六人庶吉士無定員
  凡每科
 殿試傳臚後集進士
 保和殿試以論詔奏議詩賦録其佳者進御掌院學士乃以諸進士
見䝉
擢者改為庶吉士入館分清漢書肄業不任以事吏部
  疏請
簡用大臣二人掌教習事月考學業成就之以侍
  讀侍講以下學優品端者分司訓課三年期滿教習大臣疏請散館試以詩賦上親定甲乙越日引
留館授職餘以主事知縣有差
公元1670年
 國初教習多以内院學士為之侍讀等亦間有預者自康熙九年後皆以掌院學士領其事而内閣學士參用六十一年辛丑科始以工部尚書陳元龍領教習事嗣後尚書侍郎之不兼院事者均得為之皆由
公元1694年
特簡無常小教習始置於康熙三十三年雍正八年
公元1745年
  停罷乾隆十年復置如庚戌以前定例教習大臣會同掌院學士掄選
 奏充焉
典簿典簿滿洲漢人一人(從八品)孔目滿洲漢人一人(從九品)待詔待詔滿洲漢人一人(從九品)
公元1644年
  典簿出納文移孔目收貯圖籍待詔校對章疏文史順治元年漢人典簿孔目十五年增置滿洲漢人待詔滿洲典簿孔目
筆帖式滿洲四十人漢軍四人
公元1695年
  初制滿洲四十八人漢軍八人康熙三十四年滿洲八人漢軍四人(職事吏部篇)
公元1723年
   謹案翰林院不設司屬凡有陳奏往來文牒舊例典簿筆帖式具稿呈堂雍正元年以官輕滋弊掌院學士俸淺編修檢討内擇才守優長滿洲漢人二人充作司官名曰辦院事後復增置辦院事二人掌院學士掄充有闕遞補以非院官正額故不入於表謹附識於此
 厯代建置
   謹案翰林院為儒華選前代為是官者多視朝簡用未嘗設為定制自漢以來或在内省在外司或為専職或為兼領建置殊名同異未可僕數世之綴述舊聞者以其均有文翰耑司一槩徵引以為詞林故事詳考其實與今之翰林院固有未能一一相準者葢嘗折衷而𣙜論之自古文學之任為儒典領者曰制誥國史撰輯書籍大約不外此數端而又有侍從左右以備顧問者則並無定制綜其大槩如周之左右史及漢東觀唐宋史館之類為國之任厯代著作撰輯之任漢魏以來秘書及唐宋昭文集賢之類為書之任皆有省署員額職事官如漢之待詔金馬門諸吏文學及宋總明觀夀光殿陳西省北齊文林後周麟趾殿之類則即所謂侍從左右者皆用他官入直未嘗置為定職若夫翰林之名則其初専為制誥而設葢自周内史䇿命外史外令已為珥筆權輿漢魏以來職在尚書中書至唐特建翰林院禁中學士専司内命翰林之官始重沿襲至今稱為華選然唐宋所謂翰林學士者其職在於叅受宻命發演絲綸如今軍機大臣之承
 㫖書宣而於他事固無所預故其時史著作之官仍以文史著述各守職司别為一署不相統攝明代改定官制厯代所為史著作之屬悉廢不置獨併其所掌於翰林院於是林遂職事官沿用唐宋學士院舊名其實厯代史著作之任與唐宋之典内庭書詔迥不相同矣我
  朝稽古建官斟酌盡善
  國初翰林内閣通為内三院其後改設專署而凡
公元1677年
 詔冊詞命之事尚多由院撰擬雖其事皆唐宋中書行之外制學士院内命稍殊而典誥司存實與翰林本制相合侍從禁近康熙十六年
侍講學士張英入直
  南書房嗣後供奉筆墨率由詞臣掄選
 擢至卿貳亦稱
  内廷林實西清專職葢如古侍中待詔之比而
 恩遇倍優謹採摭崖畧史館著作省諸官同考覈著之於表以徴沿革秘書職司典籍前代以為儒臣貼職僅屬虚名今則
  冊府宏開瑯環萃美鼎建
  崇閣縹帙充盈剏置官僚專職文治之盛亘古無儔秘書監三館諸官悉别繫之
  文淵閣閣職表内以符其實説書進講起居郎舍諸職則又别以
 經筵
 日講
 起居注官合為一表次之於後俾儒官職事異同分合開卷釐然永昭
  右文盛軌
 三代
  孔頴達春秋正義禮記内則五帝史官呉華覈五帝三王皆立史官
  後漢書班彪傳唐虞三詩書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
  周禮春官史中大夫一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四人八人四人四十人掌王之八枋之灋以詔治凡命諸侯及孤卿大夫策命之凡四方事書内史讀之王制禄則賛為之以方出之内史掌書王命遂貳之(鄭康成注贊為之為之辭也以方出之以方版書而出之賈公彦疏王有詔敕則副寫一通藏之以待校勘也)外史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二人二十人掌書外令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掌達書名於四方若以書使于四方則書其令(鄭康成外令王命下畿志記也謂若魯之春秋晉之乗楚之檮杌三皇五帝之書左傳所謂三墳五典)
   謹按王子年拾遺記黄帝四史以主圖籍其後代有史官俾領典冊之任翰林院専掌文翰其源實本於此然世稱翰林官為太史則稽之古制殊未盡然周官五史雖以太史為之長而其職専稽天以建典則與司記載者全不相符故漢魏以来其名専屬之日官詞臣珥筆未嘗沿以為號惟内史策命外史外令及書志即如後世制誥書籍皆為今翰林院一職互見於此表焉(内史又見内閣外史又見閣文淵閣職篇)
 
   謹按冊府元龜戰國之世咸有史官秦并天下太史令胡母敬之然秦之太史令自掌天文並非秉筆之任六典周末凌替史官放絶秦滅先王之典其制莫存者是也今故不著於表
 
  漢書嚴助武帝中大夫後得朱買臣虞邱夀王司馬相如主父偃徐樂嚴安東方朔枚臯膠倉終軍竒等並在左右會稽太守上書願奉三年計最因留侍中有奇異輒使為文作賦數十篇
  漢書東方朔待詔公車乆之使待詔金馬門稍得親近以為常侍郎
  漢書枚乗傳乗子臯上書自陳帝召入見待詔拜為郎從行離宫臨山弋獵上有所感輒使賦之
  漢書王褒宣帝時修武故事講論六藝羣書髙材劉向張子儒華龍待詔金馬門
  漢書蕭望之周堪白令鄭朋待詔金馬門
   謹按漢時翰林未有専官而武帝賢良文學待詔金馬門應制奏賦即馬端臨所謂言語文字顧問者葢如今
  内廷翰林之職也至西漢太史令太常術數之官不司著述司馬遷亦自稱近於卜祝之間其所著書大抵私家撰述並無纂輯之職實與今翰林不同故别系之欽天監不著於此
  漢書西域傳諸大夫為文學者顔師古注為文學謂學經書之人
  漢書霍光傳諸吏文學光禄大夫臣遷太中大夫臣徳等
   謹按漢制諸吏為加官所加或列侯將軍卿大夫都尉郎中無員儀注謂諸吏給事中日上朝謁尚書奏事分左右曹其職最稱親近吏文學者葢以文學之臣選為諸吏正如今翰林官之入直
  内廷者耳至當時如嚴助朱買臣中大夫虞邱夀王中郎主父偃徐樂嚴安郎中皆以文章經術侍從左右葢即西域傳所稱諸大夫為文學者
  徐堅初學記東漢圖籍東觀名儒碩學著作東觀然皆他官假著作之名而未立著作之官
  後漢書延篤博士徵拜議郎與朱移邊韶著作東觀
  後漢書盧植徴拜議郎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蔡邕楊彪韓説等並在東觀續漢記
   謹按後漢東觀典司著述即今翰林之職然不省署僚屬僅以他官兼之而已學士之名舊以為始於漢之鴻都門然考後漢書靈帝鴻都門學諸生能為尺牘詞賦及工書鳥篆者處其中靈帝紀有光和九年始置鴻都門學生之文葢指鴻都諸生而言非學士
   也
  馬端臨文獻通考漢張酺侍講御前有號無名
  方以智通雅漢有講郎侍講所自章帝髙才生不立學官然皆擢髙第講郎張輔子蕃以郎侍講趙典議郎侍講禁内此其端矣
   謹按侍講之名起於東漢范書所載如劉寛郅惲胡憲桓郁桓彬楊賜黄瓊荀悦孔融等或侍講殿中侍講禁中侍講華光殿不可殫數然皆以他官兼領未為員額
 三國
  冊府元龜蜀有王崇東觀
  三國蜀許慈先主定蜀鳩合典籍許慈胡潜並為學士孟光來敏典掌舊文
公元236年
  三國魏明帝本紀青龍四年夏四月崇文觀徴善屬文者以充之
  三國魏王肅秘書監崇文觀祭酒
  冊府元龜魏明帝太和中詔置著作郎一人佐郎一人竝隸中書省掌國史亦有他官兼領衛覬待中著作是也其後佐郎三人
公元243年
  三國魏三少帝紀正始四年尚書經通賜侍講有差
  三國吴薛瑩廣州還為左國華覈遷東觀令領右國史韋曜諸葛恪太史令撰吳書孫休踐阼欲延侍講張布不可常領左國
   謹按蜀志始有學士之名然並非官號(説見後)魏吳皆有侍講亦沿後漢之制為他官兼領著作郎始置於魏太和中即今翰林之任崇文觀掌文史而王肅為之祭酒則又如今掌院學士之任
 
公元292年
  晉書職官志晉受命武帝以繆徵為中書著作郎元康二年詔曰著作舊屬中書秘書典文籍今改中書著作秘書著作於是改𨽻秘書省别自置省而猶𨽻秘書著作一人謂之大著作専掌史任又置佐著作郎八人著作郎到職撰名臣傳一人
  文獻通考著作郎進賢兩梁冠介幘朝服
公元317年
  晉書元帝本紀建武元年十一月史官
   謹按晉之大著作専總史任葢如今掌院學士之職而考之晉書張載中書侍郎著作張亢孫綽俱以散騎常侍著作則亦多以他官兼領不必正除
 宋齊梁
  宋書百官著作郎一人佐郎八人掌國史
公元470年
  南史宋明帝本紀泰始六年九月總明觀學士以充之置東觀祭酒訪舉一人學士二十人分為儒道文史陰陽五部
   謹按學士之名始見於三國蜀志至劉宋又有總明觀學士之稱其後梁士林陳西省麟趾之類皆置學士唐宋之翰林學士權輿葢本於此然以史傳詳悉叅覈漢魏而後所謂學士者猶云有文學之士耳並非官號漢書石顯天下學士姍已三國志秦宓張温何人諸葛亮益州學士來敏傳以耆儒學士見禮於世其所學士不過推崇學術之詞故南北朝言學士者如南齊書竟陵王子良傳集學士五經百家四部要畧梁書劉峻竟陵王學士何允傳允撰新禮置學士二十人佐允撰録魏書江式撰集古今文字學士五人助臣披覽李修傳諸學士及工書者百餘人撰諸藥方隋書𧦬傳引才學之士百餘人以充學士後周蕭大圜傅開麟趾殿招集學士大圜預焉而隋百官志又稱儒林文林二郎皆上在藩以來直司學士據此則所云學士者乃指選擇才學之人以資訪問編輯如今纂修供奉之比原不以為分職正名唐初秦王府諸學士猶同斯例自景龍中大學士學士直學士諸名始有員額宗因翰林學士學士院以居之於是學士始以入銜為儒臣一定之官秩
  杜佑通典著作郎著作佐郎齊與晉同
公元480年
  冊府元龜齊太祖建元二年初置史官散騎常侍檀超記室江淹史職
  隋書百官志梁置著作郎一人佐郎八人掌國史著作郎謂之大著作梁初周捨裴子野皆以他官領之又有撰史學士亦知史書
  南史張率率直文徳待詔省俄直夀光陸雲公傳召尚書儀曹郎入直夀光
  通雅蕭梁夀光殿學士之號殿學之名始此
  陳書虞荔梁武帝士林館士林學士顔之推梁元帝江陵直省學士王珪戴陵比校秘閣舊書
  陳書陸瓊傳轉中庶子大著作國史吏部尚書著作如故
公元559年
  陳書髙祖本紀永定三年依前代置西省學士兼以伎術者預焉
  冊府元龜齊梁陳著作佐郎多為令僕起家之選
   謹按宋齊以後著作郎亦多以他官兼領南史所載如徐廣散騎常侍何承天率更令劉杳步兵校尉禇球秘書監皆領著作葢以國史事鉅故特重其任耳又按吳曽改齋漫録引陶宏景傳以為侍讀起於梁然考宏景為齊髙帝引為諸王侍讀梁書到洽傳亦稱洽為太子舍人俄為侍讀侍讀省仍置學士二人洽充其選是齊梁侍讀東宫王邸之官其名雖剏見於此而實非今翰林侍讀權輿
   也
 北魏
  文獻通考後魏著作郎佐
公元521年
  魏書髙允中書侍郎本官著作郎崔光傳轉著作郎參撰國書中書監黄門侍郎孫惠蔚著作無所厝意於是還領著作正光二年司徒著作如故韓興宗傳為秘書郎著作
  魏書韓子熙天平初侍讀興和中孝靜欲行釋奠子熙侍講
  北齊書崔㥄魏天平中侍讀封隆之天平初魏靜帝詔為侍講
  司馬光資治通鑑魏著作令史閔湛
   謹按侍讀侍講並置實始於魏之天平中髙承事記原侍讀為始於唐明皇時者亦非也
 北齊
  隋書百官志後齊著作省郎二人佐郎八人校書郎二人
  北齊書魏收傳轉秘書監乃兼著作郎杜臺卿傳厯中書黄門侍郎大著作修國史
  唐六典齊有文林學士著述
  隋書李徳林傳齊主留情文雅召入文林館令與黄門侍郎顔之推二人同判文林館事
   謹按顔之推傳稱文林館所進文章封署進賢門奏之待報方出是所掌為文章供奉之事葢猶今之
  内廷翰林
 後周
  通典後周官品五命春官史中大夫四命春官史下大夫三命春官著作上士二命春官著作中士
  文獻通考周著作上士中士掌綴國録春官外史
  唐六典後周麟趾殿學士著述
  後周明帝本紀常集公卿下有文學八十餘人麟趾殿刋校經史
 
公元604年
  隋書百官著作曹置郎二人佐郎八人校書郎正字二人煬帝即位著作郎階為正五品又降為從五品
  唐六典自晉以來著作皆有令史史闕其員品
 
  舊唐書職官著作局(龍朔司文局)著作郎二人(從五品上龍朔為司文郎中咸亨復也)佐郎四人(從六品上)校書郎二人(正九品上)正字二人(正九品下)楷書手五人掌固四人著作郎佐郎掌修撰碑志祝文祭文佐郎判局
公元629年
  通典唐武徳初史官屬著作局貞觀三年史館門下省宰相監修自是著作郎始罷史職修撰史事以他官兼領或卑品而有才者亦直焉開元二十五年移於中書省
公元809年
  冊府元龜憲宗元和四年登朝官入史館者並為修撰不過三員登朝者並為直館
   謹按魏晉而後著作皆兼修起居注自後周置史下大夫以書言動其後分為門下省之職而著作遂專撰國録如今翰林院之又有
  起居注衙門也唐以前史官皆屬著作唐初始移門下省後又改屬中書如今别置
  國史館總裁纂修内閣提調不屬翰林院
公元738年
  李肇翰林唐初有中舎人専掌詔誥雖曰禁省猶非宻切温大雅魏徴等時草制未有名號乾封已後始曰北門學士元宗改為翰林待詔改為翰林供奉開元二十六年劉光謙張洎學士始别建學士院翰林院之南已後翰林始兼學士之名凡學士無定員皆以他官充下自校書郎上及諸曹尚書皆為之元和以後院長一人别勅承㫖或宻受顧問召對敭居北壁東閤號為承㫖閤子駕在大内即於明福門置院駕在興慶宫則於金明門内置院今在右銀臺門之北第一門榜曰翰林之入門直西學士院北㕔西舍南有二間逺歳詔草北回東並待詔居之又東盡至於東垣典主待詔之職執筆硯以俟書寫多至五六員其選以能不以地故未嘗士人時以居翰苑者皆謂凌玉清紫霄豈止於登瀛洲哉亦曰玉署玉堂
  新唐書百官翰林院待詔之所也唐制乗輿所在必有文詞經學之士下至卜醫伎術之流皆直别院以備宴見元宗初置翰林待詔四方表疏批答應和文章既而又以中書務劇文書壅滯乃選文學之士號翰林供奉集賢學士分掌制詔書敕開元二十六年改為學士别置學士院専掌内命拜免將相號令征伐皆用白麻其後選用益重而禮遇益親至號為内相
公元805年
  胡三省通鑑注唐置翰林學士之始無承㫖永貞元年上始鄭絪承㫖大誥令大廢置丞相宻畫中外宻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専専對
   謹按揚雄翰林主人之稱其後李充翰林鍾嶸郭璞翰林詩皆文苑用相標目而已唐初翰林院不過内廷供奉之所並不繫職司元宗學士院後遂兼翰林之名稱翰林學士今之翰林官制實肇見於此然其時皆以他官選侍直禁廷不為省署無可隸屬故唐百官通典皆闕而不載而文章史冊之事則仍掌之著作史館諸官翰林惟司内命其他無所預由五季迄宋猶然金元二代翰林不専制誥然其官猶屬内廷至明因設翰林院為外諸司盡移前代秘書著作之職以歸之而制誥别屬之内閣由是林之名雖存其實已與唐宋不同矣特明制大學士翰林院入閣辦事者亦必由翰林選用職掌相通由來固有所自
公元715年
  文獻通考唐元宗開元三年始命馬懷素褚無量更日侍讀十三年集賢院侍讀學士侍讀直學士
  章俊卿山堂考索唐以令狐徳棻修近代史遂命修撰名始於此
  唐六典集賢殿侍講學士開元初康子元等為修撰官同直學士無常員以他官兼之又有留院官檢討官皆以學術别敕留之
   謹按侍讀侍講學士修撰檢討官名皆權輿於此當時多以他官兼之不為定闕與今制為不同
 五季
  五代史李愚傳李延光經術梁末帝侍講李琪傳除右散騎常侍侍講
  五代史賈緯傳改起居郎史館修撰預修唐書
  五代史孫晟莊宗著作佐郎
   謹按五季設官闕畧無考然既有著作佐郎著作局固尚沿唐制矣至侍講修撰之名頗雜見於史葢亦以他官兼銜未為額闕也
  五代史姚顗末帝時為翰林學士鄭珏傳累拜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奉㫖
公元923年
  五代㑹要後唐同光元年四月置䕶鑾書制學士以尚倉部員外郎趙鳯為之時莊宗建號特立比名非故事
  富大用事文類聚後唐明宗天成八年翰林學士入院以先後為定惟承㫖一出自朕意不計官資先後學士之上
公元940年
  五代史桑維翰天福五年詔廢翰林學士按唐六典歸其職於中書舍人端明殿學士樞宻院學士皆廢及維翰樞宻使復奏置學士而悉用親舊為之
   謹按翰林學士承㫖五季而其任益重當如今掌院學士之比其鄭珏傳又稱為奉㫖者蓋梁諱誠字故以嫌名改承為奉也
 
  宋史職官志國史實録院提舉國史監修國史提舉實録院修國史同修國史史館修撰同修撰實録院修撰同修撰直史館編修官檢討官校勘檢閲校正編校官
  文獻通考宋制監修國史一人宰相為之修撰直館檢討無常修撰朝官直館檢討京官以上
公元1044年
  山堂考索仁宗慶厯四年史館王洙承㫖單士寧編修例冊編修之名自此紹興中以修正史編修二人祥符髙綽史館修撰淳化中郭延澤董元亨史館檢討
   謹按之國史實録院雖别為一所不在諸省寺監之例葢如今
  國史館之比故監修國史即如今之總裁官修撰編修檢討即如今之纂修官本應以他職兼領然考之於史如曾鞏李燾洪邁等皆嘗専為史館修撰則後之置為定闕者實已昉於宋世而編修檢討至今稱為史官其源亦本於此
  文獻通考日厯所𨽻秘書省著作佐郎掌以宰相時政記左右史起居注書會修撰一代之典舊於門下省編修院掌國史實録修纂日厯官制行屬秘書省國史案初除林希大著豐稷小著一時
   謹按宋著作郎初為寄禄官元豐正官制以掌日厯所事則仍為史官與國史院分併不一員額廢置無常其實史館修撰檢討無二職也
  宋史職官志翰林學士院翰林學士承㫖翰林學士知制誥直學士院林權直學士院權直制誥詔令撰述之事
  山堂考索宋翰林學士内制制誥赦敕國書宫禁所用文詞后妃王公主宰相節度使除拜學士草詞授待詔書訖以進赦降徳音則先進草大詔命外國書則具本禀奏傳書亦如之凡他官入院未除學士謂之直院學士俱闕他官暫行文書謂之權直
公元969年
  李心傳建炎以来朝野雜記直學士院開寳二年盧丞相多遜權直學士院開寳六年張舎人澹始翰林權直乾道九年崔舍人敦詩學士院權直淳熙五年崔舎人敦詩
  文獻通考宋太宗始用著作佐郎吕文仲侍讀其後馮元翰林侍讀又有馬宗元侍講髙若訥侍讀不加别名供職而已
  葉夢得石林燕語咸平中侍讀侍講班秩未崇乃命楊徽之侍讀學士邢昺侍講學士翰林學士講讀學士自此慶厯後凡自翰林學士出例换侍讀學士遂為故事
  建炎以来朝野雜記翰林讀講學士真宗朝始置元官制翰林字及學士元祐中復之
  沈括夢溪筆談唐翰林院禁中人主燕居之所應供奉之人自學士以下工伎官司𨽻籍其間者皆稱翰林如今翰林醫官翰林待詔之類是也唐制自宰相而下初命皆無宣召之禮惟學士宣召學士院禁中内臣宣召無因得入故院門别設複門亦以其通禁庭也至如挽鈴故事亦縁其在禁中學士院吏亦止於玉堂門外則其嚴宻可知如今學士院在外諸司無異亦設鈴索悉皆文具故事而已
  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學士院資福殿横街之南宣徽院玉堂東閣承㫖學士居之西閣第二㕔居之玉堂東西二閣第三而下分處待詔房六間在玉堂西南孔目在西謂之西頭使院在東謂之東頭
   謹按魏泰東軒筆録宋朝翰林學士不領他局真宗時有判他局者及元豐改官制而學士仍罷主判之制是宋世翰林學士實為正闕故宋史職官志已别為一條與唐制稍有不同其時學士所掌考之諸書則自草詔令書以外凡有御詩多宣令屬和聲韻竒險難以賡載者必拜章瀝懇陳述寡和之意往往優詔得免(見宋朝事始)故王禹偁小畜集有謝免和御製詩表其職最為榮近太宗詔書典司綸誥親近冕旒之語也又宋世翰林讀講學士得以翰林繫銜其實入侍經筵之官並不於學士院供職元豐時嘗去翰林之名然翰苑經筵同為儒臣之榮選所掌相通固亦不必區為二職
  洪邁容齋隨筆宋朝館閣之選皆天下英俊必試而後一經此職遂為名流其髙者曰集賢殿修撰史館修撰直龍圖閣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秘閣次曰集賢秘閣校理官卑者曰館閣校勘史館檢討均謂之館職記注官缺必於此取之非經修注未有直除知制誥中外稱為學士元豐官制行凡帶職者皆遷一官而罷之而秘書省大抵職事官等反為留滯
   謹按今翰林之館閣其名葢起於宋時所謂館者乃指昭文史館集賢三館而言所謂閣者乃指秘閣龍圖諸閣而言皆掌圖籍文史之事而翰林學士院專司内命其職判然不同故當時或翰苑或曰禁林不稱館閣自明制以圖籍文史移之翰林院於是翰林始有館閣之目矣然明代雖有此稱而並無其地於名實仍不相副
  本朝規制周詳庶常有館
  國史有館於館職之名固已脗合近又鼎建
  文淵閣藏庋四庫全書
  特詔閣職以司排校視宋之秘閣極崇嚴今按其職守史館諸官載之此表而以秘閣諸官分繫
  文淵閣閣職内用其實
   又按宋學士職名至多樞宻直學士以隸直樞宻院資政文大學士以寵宰相舊臣端明資政殿及天章龍圖閣學士以為從官外除者兼銜並無常今故附識於此不列諸表
 
公元1044年
  遼史百官北面官大林牙院掌文翰之事○北面都林牙北面林牙承㫖北面林牙左林牙右林牙南面官翰林院天下文翰之事○翰林都林牙興宗重熙十三年翰林都林牙南面林牙聖宗統和初南面林牙翰林學士承㫖趙延夀傳見翰林學士承㫖張礪翰林學士太宗大同元年和凝翰林學士翰林祭酒徳崇景宗保寧初翰林祭酒知制誥室昉太宗入汴知制誥○國史院監修國史聖宗統和九年監修國史室昉史館學士景宗保寧八年史館學士史館修撰劉輝大安初史館修撰修國史耶律玦重熙初修國
  史
   謹案唐宋學士雖有翰林之名然署銜兼稱翰林學士院其去學士直稱翰林院者實自遼始又遼代尚有宣政殿觀書殿諸學士職掌不見於史當亦如宋之雜學士以為加銜並不司文翰之事也
 
公元1199年
  金史百官國史監修國史監修國史修國史修國史判院事同修國史二員(女直漢人一員承安四年更擬女直一員契丹同修國史)編修官八品女直漢人各四員(明昌二年契丹編修之員添女直一員大定十八年書寫出職人)檢閲官從九品(書寫女直漢人五人)○翰林學士院(天徳二年翰林學士院侍讀學士應奉文字通設漢人十員女直契丹七員)翰林學士承㫖三品掌制撰詞命凡應奉文字銜内帶知制誥(直學士以上同)貞祐三年陞從二品翰林學士三品翰林侍讀學士從三品翰林侍講學士從三品翰林直學士四品不限翰林待制正五品不限分掌詞命文字判院事銜内帶知制誥翰林修撰六品不限員掌與待制應奉翰林文字七品
   謹案厯代國史學士院官皆以他職兼領宋翰林學士雖有正闕而猶帶他銜金則國史院編修翰林各官皆定以品級於是詞臣遂設為専職無復兼銜之例矣至修撰館職名其翰林之修撰亦自金始也
 
公元1264年
  元史百官翰林兼國史院秩正二品中統初王鶚翰林學士立官至元元年始置秩正三品六年學士二員侍讀學士二員侍講學士二員直學士二員八年陞從二品十六年侍讀學士一員二十年省併集賢院翰林史集賢院二十一年學士二員二十二年分立集賢院二十三年侍講學士一員大徳九年典簿司直都事一員皇慶元年司直經厯延祐五年後定承㫖六員從一學士二員二品侍讀侍講學士二員二品直學士二員從三品屬官待制五員正五品修撰三員六品應奉翰林文字五員從七品編修官十員正八品檢閲四員正八品典籍二員八品經厯一員五品都事一員七品掾史四人史通事知印二人䝉古書寫五人書寫十人接手書寫十人典吏三人典書二人○蒙古翰林院秩從二品譯寫一切文字頒降璽書並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國字副之至元八年始立新字學士于國史院十二年别立翰林院直學士一員待制二員修撰一員應奉四員令史一人知印一人十八年學士三員漢兒令史蒙古筆且齊(解見户部篇)四人二十九年侍讀學士一員知印一人三十年管勾一員大徳五年陞正二品九年司直一員都事一員皇慶元年改陞從一設官二十有八吏屬二十有四延祐二年司直經厯後定學士二員讀講學士二員直學士二員待制四員修撰二員應奉五員經厯一員都事一員品秩並同翰林史院承發架閣庫管勾一員九品筆且齊一十四人掾史三人譯史一人知印二人書寫一人典吏三人
公元1329年
   謹案元代又有奎章閣學士文宗天厯二年置有大學士侍書學士承制學士供奉學士等員掌進經史之書考帝王之治順帝至元六年更立宣文不置學士授經郎及監書博士宣文繫銜又有藝文監天厯二年置専以國語敷譯儒書大監少監監丞等員至元六年改為崇文監令翰林史院領之以職制相凖奎章閣葢如今
  内廷翰林藝文監即今繙書之任以非翰林院沿革繫謹附識於此不列諸表
 
  明㑹典明初置翰林院為正三品衙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直學士典簿待制修撰應奉編修典籍檢閲等官
公元1367年
  明史職官志翰林院學士一人(正五品)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二人(並從五品)侍讀侍講二人(並正六品)典籍二人(從八品)侍書二人(正九品後不常設)待詔六人(從九品常設)孔目一人(未入流)史官修撰(從六品)編修(正七品)檢討(從七品)庶吉士無定員學士制誥史冊文翰之事以考議制詳正文書天子顧問侍讀侍講講讀史史官修國史庶吉士讀書翰林院學士一人教習侍書掌以六書供侍待詔應對孔目掌文吳元年初置翰林院秩正三品學士侍講學士直學士修撰典簿編修洪武二年學士承旨三品學士從三品増設待制應奉典籍等官十三年増設檢閲十四年學士正五品承旨直學士待制應奉檢閲典簿孔目博士書待詔檢討編修檢討典籍左春坊左司直郎正字贊讀考駁諸司奏啟平允則署其銜曰翰林院兼平駁諸司文章某官某列名書之十八年更定品員(如前所未有庶吉士)以侍讀侍講建文時仍設承㫖侍讀侍講兩學為文學博士設文文史二館孔目典簿中書舎人侍書以𨽻翰林又設文淵閣待詔等官成祖復舊其年九月特簡講讀編檢等官參預機務謂之内閣解縉胡廣等既直文淵閣相繼署院事至洪熙以後楊士竒等加至師保禮絶百僚不復史官洪武十四年修撰三人編修檢討四人其後一甲進士除授庶吉士留館授職往往溢額無定員嘉靖八年復定講讀修撰三人編修檢討六人皆從吏部推補諸司例然未幾侍從人少詔采方正學術者以充其選因改御史胡經員外郎陳束主事唐順之七人俱為編修以後仍循舊例庶吉士除授卒無定額崇禎七年考選推官知縣編修檢討蓋亦剏舉非常制也庶吉士洪武初六科庶吉士十八年進士翰林院承敕監等近侍者俱稱庶吉士永樂二年始定為翰林院庶吉士進士文學優等善書者為之三年試之其留者二甲編修三甲檢討不得留者則為給事中御史或出為州縣官宣徳五年始命學士教習萬厯以後教習者専以吏禮二部侍郎二人
   謹案自古儒學之臣或以文章顧問或以筆札紀載莫不簮毫珥管出入承明與他曹之耑治案牘較為地近職清故厯以來最稱華選冊府元龜翰林學士等之典司綸誥供奉文章者列為詞臣部以著作郎等之職領筆削任膺纂輯者列為國史部今之翰林官實兼二者而有之然翰林専直禁廷著作居外省其局尚分至明初設翰林院以綜其事次於部院諸司永樂中内閣特選翰林入直以預機務嗣後綸扉者必起家翰苑其餘遷轉亦視他曹為優異明代資格太拘一與林之便可坐躋華膴往往優游養望散館後率謁假回籍吏部輒按原資起用有家數十年遷至尚書侍郎始行入朝供職者偶有一二調外及改部即衆論喧嘩互相袒徇其甚者每選翰林官入内書堂教小内侍俾得與宦䜿交結夤縁籍其奥援視為終南㨗徑國體官常所闗尤鉅崇禎間又以行取知縣推官改授館職思欲破格求才而卒不能一日之效國家詞曹職制視前代昭明
 皇上親幸翰林院
 錫宴賡歌
 恩禮隆重庶常館於正陽門以為庶吉士講肄之所
 發帑増修廪餼豐渥翰詹諸臣屢蒙
 御試
 親加甲乙學問優贍者每破格超除才堪外用者則或
 特詔大臣掄選或以考績
 記名出膺道府定例掌院學士
  圓明園直班日以編檢十員更番
公元1407年
 見五年一舉以昭慎重裁成造就
 恩意周詳芸館羣僚無不奮興感勵玉堂盛軌洵乎振古為隆爾
   又案書有十體曰誥曰命皆教誨臣下之辭盖即周官内史所掌策書為後誥勅所自昉今存者如君君牙諸篇大抵意深勸勵無所褒貶其間至漢而三王賜策文具史記尚為不失古意魏晉以後其事屬之中書省唐代始設翰林學士以専知制誥中書舎人分掌外制迨宋而其職益重號為兩制宣名鎻院嘖嘖艷稱然當時制草多駢儷體涉浮華措詞已不崇實甚至愛憎任情肆口低昻遂以朝廷榮辱大柄付之當制諸臣之手使得宣麻出告之權以快其報復恩讐之具雖持正蘇軾而於吕恵卿謫詞猶自誇三十年劊子方剮得一有肉漢其他鄭畋劉瞻謫詞多稱其清節路巖以為何異表薦劉相汪藻李綱謫詞至比之共驩少正卯以為文章自直翰林學士彼不我與安得醜詆之其顛倒黑白如此不可殫數又其陋者且因交游請乞利其潤筆為之飾詞取悦終至入主出奴互相排袒恩怨糾結黨論繁興浸釀清流之禍其弊有不可勝言伏讀
 御製董其昌自書告身一篇制誥之設尚空言而收實害鮮彰癉之益成聲氣私為國家何賴有此
 聖訓煌煌推闡深切萬世寳鑑也我
  朝定制文武各官黜陟祇稱某人補授某官某降調革職
 誥命
 勅命皆視品級小定有成文簡辭嚴用彰
 明訓祭文碑文翰林院撰擬
  奏請
 欽定詞皆核實不爽銖毫珥筆詞臣不能更假公事以逞其私忿厯代黨援門户陋習至今日而盡行掃除信足垂法守矣
 
 
 
 
 
 
欽定厯代職官表卷二十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